地震后如何救人,地震是一種自然災害,當地震的級數達到一定程度時,就會引發各種災難,遇到這種情況時,我們一定要懂得如何自救和互救,下面就來看看地震后如何救人。
地震后如何救人1
震后救人的原則是什么?
答:(1)先救近處的人,不論是家人、鄰居還是路人,若舍近求遠往往會錯過救人良機。
。2)先救容易救的人,可加快速度,擴大救人隊伍。
。3)先救青壯年,使他們迅速在救災中發揮作用。
。4)先救“生”,后救“人”。唐山地震中,有個農村婦女每救一個人只把其頭部露出,使之可以呼吸,然后馬上去救別人,結果她一人在很短時間內救出了好幾十人。
怎樣尋找被埋壓人員?
答:先仔細傾聽有無呼救信號,也可用喊話、敲擊等方法詢問埋壓物中是否有待救者。如果聽不到聲音,可請其家屬或鄰居提供情況;蚋鶕F場情況,分析被埋壓人員可能的位置。
扒挖被埋人員時怎樣保證他安全?
答:(1)使用工具扒挖埋壓物,當接近被埋人員時,不可用利器刨挖;
。2)要特別注意不可破壞原有的支撐條件,以免對埋壓者造成新的傷害;
。3)扒挖過程中應盡早使封閉空間與外界溝通,以便新鮮空氣注入;
。4)扒挖過程中灰塵太大時,可噴水降塵,以免被救者和救人者窒息;
。5)扒挖過程中可先將水、食品或藥物等遞給被埋壓者,以增強其生命力;
。6)施救時盡量先將被埋壓者頭部暴露出來,清除其口、鼻內的塵土,再使其胸腹和身體其他部分露出;
。7)對于不能自行出來者,應使其盡量暴露全身再抬救出來,不可強拉硬拽
地震后如何救人2
大地震后如何自救和互救?
自救原則包括:
1.要盡量用濕毛巾、衣物或其他布料捂住口、鼻和頭部,防止灰塵嗆悶發生窒息,也可以避免建筑物進一步倒塌造成的傷害。
2.盡量活動手、腳,清除臉上的灰土和壓在身上的物件。
3.用周圍可以挪動的物品支撐身體上方的重物,避免進一步塌落;擴大活動空間,保持足夠的空氣。
4.幾個人同時被壓埋時,要互相鼓勵,共同計劃,團結配合,必要時采取脫險行動。
5.尋找和開辟通道,設法逃離險境,朝著有光亮更安全寬敞的地方移動。
6.一時無法脫險,要盡量節省氣力。如能找到代用品和水,要節約使用,盡量延長生存時間,等待救援。
7.保存體力,不要盲目大聲呼救。在周圍十分安靜,或聽到上面(外面)有人活動時,用磚、鐵管等物敲打墻壁,向外界傳遞消息。當確定不遠處有人時,再呼救。
互救是指已經脫險的人和專業搶險營救人員對壓埋在廢墟中的人進行營救。為了最大限度地營救遇險者,應遵循以下原則:先救壓埋人員多的地方,也就是“先多后少”;先救近處被壓埋人員,也就是“先近后遠”;先救容易救出的人員,也就是“先易后難”;先救輕傷和強壯人員,擴大營救隊伍,也就是“先輕后重”;如果有醫務人員被壓埋,應優先營救,增加搶救力量;找尋被壓埋的人。
地震后急救原則及注意事項
地震后施救一定要謹記原則:先救命,后救傷。先做心臟復蘇,把人救活,再進行創傷救治。而正確的搬運術對傷病員的搶救、治療和預后都至關重要。
地震后如何現場施救
1.地震后施救原則:
先救命,后救傷。先做心臟復蘇,把人救活,再進行創傷救治。
2.心臟復蘇共分八個步驟:
判斷意識,呼救,擺成側臥位,打開氣道,檢查呼吸,口對口吹氣,檢查脈搏,心臟按壓。
3.創傷現場急救四大技術:
止血,包扎,固定,搬運。
4.傷口包扎:
使用的材料有繃帶、三角巾,也可就地取材。包扎要求:輕、快、準、牢,先蓋后包(干凈敷料),不可過緊或在傷口上打結,暴露肢端。
地震后搬運傷員注意事項
1.地震后,搬運傷員時應注意:傷員宜躺不宜坐,昏迷傷員應側臥或頭側位,要嚴密觀察傷員神情;要保護頸椎、脊柱和骨盆。
2.一個人運送傷員:可采用扶行法、背負法、爬行法或抱持法。
3.兩個人運送傷員:可采用轎杠式或雙人拉車式。
4.三個人運送傷員:可采用三人同側運送。
5.制作簡易擔架:可用上衣、被單、繩索、門板與木棍組合等方式做成簡易擔架進行搬運。